土木工程学院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对接“双碳、交通强国、海洋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服务山东省“八大战略”和青岛市“24条产业链”,逐步形成了七大研究方向,分别为: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智能建造与运维、市政工程、智慧交通。这些研究方向为国家体育馆、三峡工程、京沪高铁、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胶东国际机场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

2019年至今,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优秀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2项,科研经费累计3亿余元;编制国家和行业、团体标准43部;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近年来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如下:

标志性成果1:海洋严酷环境下长寿命混凝土设计、制备与防护关键技术,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标志性成果2:重大交通工程的智能施工、灾害评估与综合预警,服务“交通强国”战略

标志性成果3:工程智能建造与城市智慧运维技术与应用,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

标志性成果4: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服务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双碳”战略

标志性成果5:污水绿色低碳高效处理技术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标志性成果6:国防军工建造关键材料,安全评估与防护技术,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学院科研服务“双碳、交通强国、海洋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体育馆、三峡工程、京沪高铁、跨海大桥及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技术。创建了滨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攻克了严酷环境下工程百年服役难题。主动融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人防工程耐久性规程,为国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打造了省内首个数字孪生与城市建筑云智慧平台,服务上合峰会,引领智能建造及智慧城市建设转型升级。2019年以来授权国际发明专利74项,国内发明专利419项,编制国家/行业/团体/地方标准43部,创造经济效益近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