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正文
  • 学院动态

党旗领航探疏水秘境,童心逐梦启科学新章 ——新型建材团队教师党支部“科技进校园”活动侧记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05-16浏览次数:

   近日,青岛莱西市香港路小学的报告厅里,气氛热烈非凡。一场别开生面、以荷叶的奥秘为主题的科普讲座,瞬间点燃了在场师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新型建材团队教师党支部周宇老师,化身科学引路人,带领400余名师生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科学探索之旅,共同揭开超疏水现象的神秘面纱。这场活动不仅是该支部科技进校园品牌项目的精彩呈现,更充分彰显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党建引领科普育人的创新实践与使命担当。


从荷叶到前沿科技:一堂会呼吸的科学课

“为什么荷叶能‘出淤泥而不染’?蝴蝶翅膀淋雨后为何依旧轻盈?” 讲座一开始,周宇老师抛出的这两个充满诗意与神秘感的科学问题,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叩开了孩子们好奇心的大门。随着电子显微镜下荷叶表面的显微图像缓缓展现,微观世界里的奇妙构造呈现在众人眼前,惊叹声此起彼伏。密布的微米级乳突与纳米级蜡质层相互交织,构成复合结构,形成超过160度的水滴接触角,污垢只能随着水珠滚落,无法附着。自然界的材料工程师早已给出答案。周老师巧妙地将话题延伸至仿生学领域,生动讲述水黾凭借腿部超疏水刚毛在水面悠然行走,蝴蝶翅膀鳞片实现定向防水等奇妙现象。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如同串珠一般,将跨学科知识紧密串联,让原本晦涩难懂的表面浸润性理论,化作了触手可及、充满智慧的自然现象。

互动实验引爆课堂:让原理跃然指尖

随着互动环节拉开帷幕,将讲座氛围推向最高潮。学生们分组领取了喷涂超疏水涂层的玻璃板、织物和金属片,在周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场趣味十足的“防水攻防战”拉开帷幕。随着滴管轻轻下压,晶莹剔透的水珠在涂层表面迅速凝聚成完美的球体,当将材料倾斜 15 度时,水珠便如灵动的精灵般轻盈滑落;而未处理的对照组材料,则瞬间被水渍浸透。太酷了!就像给材料穿了隐形雨衣!学生们充满童趣的比喻,引得全场笑声不断。活动现场,孩子们自发组成研究小组,有的认真尝试用不同倾斜角度测试滚动临界值,有的仔细对比涂层在不同材质上的附着力,俨然一个个专注投入的小小材料学家。这场备受欢迎的实验,背后凝聚着支部党员的心血。他们不断积累经验,优化实验方案,将专业知识巧妙转化为安全、生动的教学内容。支部书记侯东帅说:我们希望通过观察 - 提问 - 验证这一完整的探究链条,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

讲座尾声的科学问答环节,孩子们的问题天马行空、充满奇思妙想:能不能做出像荷叶一样自我修复的涂层?”“超疏水材料能解决沙漠缺水问题吗?周老师耐心地逐一解答。香港路小学的老师感叹道:这种启发式教学彻底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在实验笔记上绘制的设计草图,连我们都感到十分惊喜。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点燃。新型建材团队教师党支部用行动诠释着这一理念,作为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该支部创新构建党建+科研+科普三位一体模式,将超疏水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智能建造等科研成果转化为12个主题科普课程包。从精密实验室到三尺讲台,从科研论文到儿童实验箱,他们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让前沿科技以最生动的姿态走进青少年世界。我们要求党员教师既要做科研攻关的排头兵,也要成为科学精神的传播者。支部书记侯东帅教授表示。(撰稿:尹兵,马蓉蓉;审核:侯东帅,王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