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课程教学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4月24日下午,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邀请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院设计总监李宁宁走进《基坑工程与边坡支护》研究生课堂,开展题为“地铁海底隧道工程建设历程简述”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时伟教授主持,张瑾老师、闫楠老师、岩土方向的研究生及本科毕业设计的同学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李宁宁总工以青岛地铁一号线海底隧道工程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多年的轨道交通设计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铁海底隧道工程的技术要点,涵盖前期勘察、方案设计到施工建设等环节。她着重阐述了海底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防渗止水、盾构机选型、穿越断裂带等关键技术难题,并借助动画演示、案例对比,形象地展示了“矿山法+TBM法”组合工艺在跨海隧道中的创新应用。

“每一条海底隧道都是‘用科技与自然对话’。”李宁宁总工强调,工程建设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在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与系统思维。她以项目施工中突发的岩爆风险为例,详细讲解了“监测预警-应急预案-动态调整”的全周期管控模式,让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工程决策中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艺术。

互动环节中,学生们围绕“跨海隧道施工风险防控”“智能监测技术应用”等问题踊跃提问,李宁宁总工逐一给予专业解答,并鼓励学生“走出课本,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练就真本领”。土木水利专业学生许弘扬表示:“通过聆听本次讲座,让我对地铁海底隧道工程有了立体化认知,特别是专家提到的‘动态调整’理念,让我意识到工程实践中处处有学问。”

最后,时伟老师在总结中指出,邀请行业专家进课堂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李宁宁总工的分享不仅带来了前沿技术动态,更传递了工程领域的工匠精神。”她强调,教学团队将持续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校企联合授课、实践基地共建等多元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实践创新”升级。
工程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行业、产业同频共振。近年来,学院聚焦土木工程学科特色,主动对接区域重大工程需求,通过“专家进课堂”“学生进企业”双进模式,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格局。下一步,学院将以智能+、绿色+、海洋+为特色,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为培养“懂工程、重实践、善创新”的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撰稿:张瑾、许弘扬审核:孙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