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十四五”期间全国城市漏损建设工作,聚焦解群众之难事,解决民生之实事,寒假开始后,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治漏保民生”实践团在济南开展假期社会实践。
走进工程中,实践强技能
1月20日,“治漏保民生”实践团来到济南市槐荫区南辛街道开展实地调研。
为满足居民用水需求,整个工程采取“明挖直埋”措施,采用小型施工机具,在南辛庄街两侧供水管道进行改造工程。“治漏保民生”实践团成员与现场施工人员共同研读施工图纸。大家了解到,本次项目是2022-2023年济南市公共管网漏损治理市政工程二标段—南辛庄街两侧(经十路至南辛庄西街),设计两条DN300管道延南辛庄街辐射,与南辛庄西街既有600管线、经十路既有700管线合口,延线设置消防、预留。全长1900米。结合自身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施工图纸,充分掌握整个工程,并作出相应的设计与规划。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下,治漏保民生”实践团成员体验如何使用全站仪和测绘仪,作业时,听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使用遥控器或仪器本体上的按钮进行距离测量。将仪器对准目标点,按下测量按钮,记录距离数值,导出数据至计算机或存储设备进行后续处理。每一位成员跃跃欲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会实际操作要领。


浅入百姓家,深聊用水事
1月21日,“治漏保民生”实践团来到正觉寺小区开展实践活动。为准确把握居民生活用水、节水状况,实践团成员在采访活动开始前作了充分准备。了解国家有关节水和保障居民幸福生活的政策精神,设计相关采访问题。
走进正觉寺小区王大爷家中,团队成员通过采访进一步了解居民用水情况。“以前管道老化严重,经常要维修,”王大爷提到:“一维修就停水,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经过控漏项目实施后,王大爷家里水压更稳定,表示现在用水既方便又放心,有问题就拨打小白热线,政府派人免费上门维修,便民利民。
实践团成员在居民口中了解“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的前后变化,感悟各地政府指导市政部门扎实、有序推进完整社区建设,以科技赋能居民高品质生活。

执实践之笔,绘人生画卷
“治漏保民生”实践团团队成员结合所学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入工地现场、社区居民中,积极了解宣传新发展理念,弘扬节水优先政策。针对漏损治理工程,了解并初步掌握相关施工方案来推进漏损治理工程的实施,用实际行动践行理工青年初心使命。
为呼吁全社会全居民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在正式采访开始前,实践团成员们在社区公告栏处张贴了海报。并在小区内公园等居民主要活动范围地点,展开有关供水管网定期维修的宣讲。强调生活惜水、生活爱水、人人节水的重要性。
“我是一名土木工程专业学子,我将所学知识从书本转入实践,从老旧居民楼用水问题入手,深刻感悟着“民生问题无小事”。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提升人民幸福感,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治漏保民生”实践团队长李欣玉感慨到。

冬日暖阳,美丽泉城。“治漏保民生”实践团成员用青春足迹书写节约用水篇章,用行动力量助力生态美丽中国建设。(撰稿:李欣玉、张杰;审核:邵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