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4日,由我校承办,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协办,青岛理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土木工程学院支持的第十二届交通运输研究(上海)论坛(简称TRF)在青岛嘉年华大酒店召开。本次TRF会议是三年疫情结束后首次举办,恰值青岛理工大学校庆70周年,意义非凡备受各界瞩目,来自全国49所高校、12所企事业单位共计230多名交通领域的学者参加会议,围绕“数字交通,智慧交通”主题和6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学术讨论,交流分享前沿的创新理念与科研成果,并探讨人才培养。
开幕式上,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乐生主持会议,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在泉教授致辞。王在泉首先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然后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学校“双高”建设进展和成效,以及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建设发展历程。王在泉对本次大会的主题和丰富的研讨内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交通强国背景下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培养造就。最后代表学校对各位参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TRF联合创始人、交通运输研究(上海)论坛轮值主席、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韩印致辞,他表示TRF论坛自2010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得到了各高校、单位、组织、青年学者的积极响应,论坛对促进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预祝本次论坛顺利召开,并对各位同仁莅临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

TRF联合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杨晓光主持主旨报告环节。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凌建明教授作了题为《机场道面设施管理与智能化》的报告,阐述了机场道面管理技术、机场道面管理体系以及机场智能跑道系统。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青岛理工特聘教授凌贤长作了题为《预应力锚索快速高效施工高性能锚固剂与智能化数控装备》的报告,他围绕锚索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快速高效施工的关键技术。TRF联合创始人、长江学者、国家级人才、同济大学教授陆键分享了题为《数智化对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的影响》的报告,就目前道路数智化的难点问题发表了演讲。国家杰青、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李利平作了题为《交通基础设施建养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实用技术》的报告。青年长江学者、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杨敏教授作了题为《综合交通联程出行服务研究与探索》的报告。国家级人才、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侯东帅教授作了题为《抗冲磨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的报告。

大会设立了“交通规划与基础设施”、“智慧交通与出行服务”、“智能网联与数字孪生”、“交通安全与交通行为”、“智能载运工具与装备”、“优秀硕博学位论文评选论坛”6个分论坛,来自高校和企业的56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学术交流报告,引发与会者们积极思考,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经过专家们的综合评审,本届论坛评选出4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7篇优秀硕士学位术论文。
本次年会是三年疫情结束后首次举办,学校精心组织,周密筹备,得到了论坛联盟和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大会围绕数字交通、智能交通等热点问题,展示了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综合交通系统、交通安全等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展现状。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有利于凝聚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力量,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推动交通运输学科的发展,特别对于促进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孙成玲、刘治江、潘福全,审核:侯东帅、王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