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与青岛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烈士纪念活动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

清明细雨寄哀思,苍松翠柏映忠魂。3月28日,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清明回响英雄颂,红脉相承赓薪火”主题活动。青岛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思想政治服务部副部长孙晓菲、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王俊富及学院青马学员骨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青岛市首批“红色宣讲人”退役军人马建伟通过烈士纪念展馆体验、红色故事宣讲、军地对话沙龙等创新形式,在沉浸式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仪式由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韩笑主持,奏唱国歌后,全场默哀,所有人庄严肃穆、神情凝重,悼念着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韩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英魂颂,随后同学们在“山河魂”烈士群雕前献花缅怀以致敬意。

“今天来到这里,悲伤和欣慰的情感同时涌上我的心头,我为这些牺牲的革命烈士感到悲伤,同时又因为看到那么多年轻人能来缅怀悼念他们而感到欣慰。”军魂馆内,马建伟讲述着自己17年的从军经历,他曾担任国庆35周年大阅兵的方队领队,接受过邓小平同志检阅。他曾经担任老山前线的炮兵连长,作为连长永远冲在第一线,站第一班岗、背第一次水、第一个走不熟悉的路、第一个在“猫儿洞”口睡觉,把安全留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在阵地中,他所在的连队屡建奇功,与全连86名指战员共同创造了2负伤0阵亡的奇迹,并荣获个人一等功。他嘱咐同学们:“要始终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自觉赓续红色精神血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主动将爱国热忱转化为强国实践。希望同学们以知识报国为志,在科技创新前沿、社会治理一线绽放青春光芒,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爱国答卷。”

军魂馆穹顶的灯光斜照在年轻的面庞上,听到马老师讲到动情处时,中美土木工程231班林发镜片突然泛起水光,他表示:“以前总觉得英雄活在纪念碑上,今天才发现他们就站在我们中间,没有前辈们的舍生忘死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会将满满的敬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牢记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不断增强自身本领,用行动书写无悔青春。”

在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学习,在肃穆氛围中感受烈士精神的洗礼。在和平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事迹前,研究生第八党支部书记土木研2208班张世龙驻足良久,他表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些烈士中,有人为抢救国家财产冲进火场,有人在抢险救灾中逆流而上,他们用热血浇筑了和平年代的基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要带领大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科研攻关中敢啃‘硬骨头’,在服务群众中争当‘排头兵’,在社会实践中架起‘连心桥’。”

土木工程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将思政课堂搬进红色场馆、工程一线与城乡大地,以“行走的课堂”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下一步,学院将依托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办好“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在实景中焕发感染力,让理论教育在实践中增强说服力,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从“入耳”到“入心”的跨越。(撰稿:王俊富;审核: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