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军)高校专业如何与产业实际需求接轨并行、同声相应?聘请产业专家担任高校教授,为打通高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教育与应用和市场之间的壁垒和界限,提供了新的可能。
走进课堂开讲座、带领学生搞科研、结合应用求创新、拿着项目谈合作……青岛理工大学首批25名高校产业教授受聘2个月来,忙碌在学校和单位之间,充分感受到“新职务”开辟的新领域、新天地。
动力加码,培育专业教育新动能
“上海一建先后承建的不同时期国内最高的建筑和构筑物,六创高度纪录,建造关键技术的创新是重点难点。”在青岛理工大学土木敦华讲堂,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磊主讲的讲座,不仅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青年教师中间也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先进技术的创新和实践应用,把诗中的艺术理想变成现实。”该校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立伟表示,“许多学生听了之后都很激动:原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有机会参与这样极具挑战、可以被铭记的工程!这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自豪感,激发了其学习动力。”
近距离聆听产业教授们的课程,对青年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朱传晟为师生带来的《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技术》报告,激发了教师们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的思考。“朱教授对国家及山东省节能政策要求的把握非常准确,了解这些第一手资料,让我们的研究更有方向、更有价值!”青年教师宁宁激动地说。
强强联合,架起校企合作桥梁
青岛理工大学校长谭秀森告诉记者,产业教授是改变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有力尝试。该校在年初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总目标,发展定位更加务实。在这样的发展关键期,谭秀森对产业教授的加盟更加充满期待:“希望能为学校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带来新的思想、新的力量和新的机遇。”
此次受聘的25名产业教授,有知名公司、大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也有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机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他们受聘的专业,也都是该校综合实力和发展势头相对强劲的优势学科专业。这样的强强联合,更有助于补齐教育链短板、支撑产业链升级。
深度耦合,推动校企共同发展
产业教授受聘后,要干什么、怎么干?怎样把产业教授这个头衔真正擦亮,把“互利双赢”落到实处?这是校企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为该校产业教授,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德才不仅在环境设计专业开设课程、联合培养研究生,还将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学院学科团队建设工作。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孙波表示,以叶德才教授为纽带,校企双方正在深入探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申报科研项目、合作开展项目攻关和办学项目等。
“不挂‘虚名’,多做实事。”该校产业教授、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朱广君表示,“我们希望能真正走进学校、开设课程,参与学生指导培养工作,参与学科团队建设,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助力。”
“学校将创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把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同产业发展、经济进步紧密结合,深化教育资源同产业资源合作,进一步推动校企的共同发展。”谭秀森表示。